2019年第3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专题导读

探寻新时代基于藏品的科学传播之道
  2019(3):4 [摘要(1916)]  [PDF 678.13 K (679)]
  
从藏品到展品,从沉默者到讲述者——科学博物馆藏品向展品的转化模式与传播效果分析
  音袁,王家伟,苏昕
  2019(3):5-12 [摘要(2728)]  [PDF 6.84 M (937)]
  
基于科技藏品开展情境式传播
  周丽晓
  2019(3):13-20 [摘要(2424)]  [PDF 5.44 M (1553)]
  
科技藏品的多维信息与多维传播——以“解密编钟”系列教育活动为例
  张文娟,袁辉
  2019(3):21-27 [摘要(2307)]  [PDF 6.20 M (913)]
  
营造场馆特色:基于藏品的传播策略
  郭子若
  2019(3):28-34 [摘要(2375)]  [PDF 5.23 M (1332)]
  
自然博物馆科研基地建设的思考 ——以重庆自然博物馆为例
  姜涛,欧阳辉
  2019(3):35-42 [摘要(2736)]  [PDF 6.06 M (1434)]
  
像科学家一样想事情、做事情 ——基于科技馆资源的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课程开发思路
  鲁文文
  2019(3):43-48 [摘要(2442)]  [PDF 4.91 M (1011)]
  
运用PBL教学法开展STEM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以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科学教育活动为例
  韩莹莹,朱赫宇,贾晓阳
  2019(3):49-56 [摘要(2241)]  [PDF 6.89 M (996)]
  
三封爱因斯坦致贝索书信研究
  蒋澈
  2019(3):57-64 [摘要(2671)]  [PDF 11.13 M (852)]
  
中国第一台三自由度飞行模拟实验台的“诞生”与“重生”
  刘年凯
  2019(3):65-70 [摘要(2265)]  [PDF 7.19 M (898)]
  
学生集体参观科技类博物馆的学习效果研究
  李秀菊
  2019(3):71-77 [摘要(2263)]  [PDF 4.89 M (1587)]
  
科学资源对公众科学兴趣的贡献(上)
  约翰·H·福尔克,科特·帕蒂森,大卫·麦耶大卫·毕贝斯,凯瑟琳·利文斯顿著,杨玉娟译
  2019(3):78-85 [摘要(2523)]  [PDF 6.31 M (913)]
  
邱园:大英帝国“光荣之路”上的植物采集者
  刘巍
  2019(3):86-89 [摘要(2054)]  [PDF 7.89 M (1141)]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