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学课程标准对科技博物馆科学教育的启示 |
| 叶兆宁 |
| 2017,2(3):5-12 [摘要(3623)] [PDF 5.40 M (8688)] |
| |
| 从中美科学课程的差异谈科技博物馆科学教育的对策与思路 |
| 张祖兴 |
| 2017,2(3):13-22 [摘要(2462)] [PDF 10.49 M (1560)] |
| |
| 博物馆展览资源与学校基础课程内容相结合 ——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活动开发思路 |
| 刘雅竹,顾洁燕 |
| 2017,2(3):23-32 [摘要(3301)] [PDF 6.29 M (5474)] |
| |
| 对接课标,强化探究,提升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给科技博物馆带来的启示 |
| 王雪颖,高军 |
| 2017,2(3):33-39 [摘要(2420)] [PDF 4.18 M (1262)] |
| |
| 对接于课标,区别于课堂 ——辽宁省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 |
| 刘晓峰,于舰 |
| 2017,2(3):40-47 [摘要(2677)] [PDF 4.81 M (1444)] |
| |
| 浅谈科技馆的非正规教育特性及其实现途径 |
| 廖红 |
| 2017,2(3):48-56 [摘要(3269)] [PDF 5.50 M (7080)] |
| |
| STEM教育理念下科技馆展品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以“小球旅程知多少”展品教育活动为例 |
| 冯子娇 |
| 2017,2(3):57-64 [摘要(2499)] [PDF 5.07 M (1765)] |
| |
| 非正规教育机构在发展和支持公众理解科学中的重要性本文系美国伊利诺伊州科技研究所朱迪·S·莱德曼(Judith S. Lederman)教授于2017年5月22日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的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第七次会议上所做的主旨报告,本文的翻译和发表获得了作者的授权。 |
| 朱迪·S·莱德曼,刘怡 |
| 2017,2(3):65-72 [摘要(2746)] [PDF 4.09 M (1473)] |
| |
| 博物馆展览标准及卓越展览的标志原文见全国博物馆展览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eum Exhibition)网页 http://name-aam.org/about/ who-we-are/standards. 2017年2月9日检索。 |
| 美国博物馆联盟专家委员会 |
| 2017,2(3):73-77 [摘要(2989)] [PDF 2.95 M (4859)] |
| |
| 让·巴蒂斯特·佩兰与第一座科学中心的诞生 |
| 马之恒 |
| 2017,2(3):78-86 [摘要(2781)] [PDF 5.08 M (1917)] |
| |
| 蕴含先进科学教育理念的科技馆展品宝典 ——写在《探索馆展品集》中文版出版之际 |
| 王恒 |
| 2017,2(3):87-92 [摘要(2318)] [PDF 3.81 M (1150)] |
| |
| 李元——中国的天文馆与天文科普事业先驱 |
| 赵世英 |
| 2017,2(3):93-96 [摘要(2102)] [PDF 4.94 M (1891)] |
| |